7月 5 日,江苏徐州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创客中心的教室里墨香氤氲,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在此温情启幕——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团与该校学生携手开展 “水墨山水共绘” 活动。在乡土美术教师朱永的悉心指导下,中外学子以笔为舟、以墨为帆,在宣纸上细细勾勒心中的 “诗与远方”,于黑白交织间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
(朱永老师以 “水墨里的中国” 为主题开启文化分享)
活动伊始,朱永老师以 “水墨里的中国” 为主题开启文化分享。从 “远山如黛” 的留白意境到 “墨分五色” 的浓淡韵律,他用生动的比喻巧妙化解文化隔阂:“水墨画就像一首无声的诗,黑与白的交织里藏着千言万语,留白处皆是想象的空间。”
(中外学子共绘“心中的美丽山河”)
在随后的分组创作环节,中外学生两两结对,以 “家乡的山水” 为主题自由创作。朱永老师穿梭于课桌之间,耐心指导握笔姿势与运笔力度:“蘸墨时要像蜻蜓点水般轻盈,画山石记得用‘皴擦点染’四步法,让山石有棱有角、有灵有气。” 笔尖在宣纸上轻舞,墨痕在时光里晕染,中外学子的笑声与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经过 1 个小时的专注创作,30 余幅作品在走廊整齐展出。有留学生笔下充满异域想象的抽象山水,有小学生勾勒的童趣盎然的写意风光,更有中外学生合作完成的 “混搭风” 画作 —— 俄罗斯的森林与中国的梯田在纸上相遇,西伯利亚的雪原与江淮的水乡在墨中相融。
(中俄学子合影留念)
当留学生的画笔第一次蘸上中国的墨汁,当乡村孩童的指尖第一次触碰世界的色彩,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早已超越了绘画本身。它如同一滴墨落入清泉,在中外学子心中晕染出一圈圈文化涟漪;更像一座架起的桥梁,让世界看见:传统与现代可以和谐共生,文化差异与融合能够诗意共舞。通过与留学生的亲密互动,王集小学的孩子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更学会了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多元文化。(刘凡)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