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7月3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介绍,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颖,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平,阆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唐硕,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赟,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答记者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三级调研员石经纬主持。
据了解,南充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省委省政府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去年以来,南充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
“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独具古城风韵、彰显将帅风范、蕴含丝路风情、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见效。”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用“12345”概括这次市委全会的成果。
“1”就是“一条主线”
南充明确一条主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既全面承接中省部署,又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结合南充实际,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就是“两个目标”
南充确立了两个阶段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这“两步走”目标,符合中省精神、顺应发展趋势、契合南充实际,是一个时间上渐次推进、内涵上逐步升维、工作上有序拓展的演进过程。
“3”就是“三个转变”
南充提出了“三个转变”工作思路。一是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南充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市,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2个国家5A级景区和3个天府旅游名县。将坚持以用好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通“资源——产业——效益”转化链条,加速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二是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推动传统业态与现代生活融合,加快培育更具丰富情感体验和心灵触动的文旅业态。
三是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树牢市场化思维、遵循市场需求;持续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行政杠杆撬动更多市场力量,加快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4”就是“四张”品牌
南充凝练了四个文旅核心品牌。一是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为此,南充强化古城系统性保护,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城文旅精品线路和春节文化体验地,让中国春节文化引领全球风尚。
二是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南充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巴蜀大地代代相传。
三是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称号;六合丝厂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为此,南充实施丝绸文化探源工程,打造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让千年绸都在新时代新丝路焕发勃勃生机。
四是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南充现已形成覆盖一年四季、吸引不同人群的赛事品牌,为此,南充积极培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等赛事经济,让南充成为户外休闲的好去处、观赛过节的目的地。
“5”就是“五个坚持”
南充谋划了“五个坚持”实现路径。一是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精心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旅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南充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
二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扣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等,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切实筑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三是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顺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趋势,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演艺经济、文博会展、数字文旅、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四是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加快引育头部文旅企业,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激发各类文旅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五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当前,南充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决心,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为早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而不懈努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